【文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口腔医院工作人员的防护标准
本文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中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的建议及口腔疾病诊疗的专业特点,制定疫情期口腔医院工作人员的防护标准,主要内容涉及防护用品及其作用、人员防护标准及手卫生要求等,以期为疫情期开展口腔诊疗的机构提供各类工作人员防护标准的参考。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2020年1月27日印发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通知[1],明确各类医用防护用品的使用范围。按照通知要求,在医院领导的安排部署下,我院依据岗位职责对不同工作人员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防控知识培训,并制定防护标准,一方面保障临床一线工作按日常程序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使大家充分认识到疫情是可防可控的,从而减轻大家恐惧心理,以积极心态投入到工作中。本文总结了在疫情下我院医务人员所采取的防护标准,以供参考。
1 人员分类及工作内容
将全院医务人员按照工作岗位及工作所在区域不同进行分类,见下表1。
2 防护用品种类、作用及其使用范围
个人防护用品用于保护工作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2]。疫情期使用种类、防护作用及其适用范围见表2。
3 防护标准
3.1诊疗护理类防护标准
按照患者就诊流程进行职能分区和人员配置,包括预检登记区、接诊分诊区、普通治疗区(非喷溅治疗)、喷溅治疗区(使用涡轮手机治疗)及器械处理区;根据医护人员所暴露环境的危险程度,采取不同的防护标准,具体见表3。
3.2药剂设备类防护标准
药剂师为患者发放药物时、物资供应员为科室发放耗材物资时、设备工程维修人员到科室进行设备维修工作时,均需采取防护,具体标准见表4。
3.3影像检验类防护标准
对患者实施X线拍片、CT拍摄、B超检查及常规检验时按照暴露风险,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具体标准见表5。
3.4财务收费类防护标准
挂号、划价、收费窗口也要求进行相应的防护:穿工作服、医用圆帽、医用外科口罩、使用护目镜或面罩、乳胶手套。
3.5保洁消毒类防护标准
首先进行保洁环境分区,即:办公区(医护办公室、休息室、药房、收费室)、公共区(接诊大厅、楼层过道、楼梯间、卫生间)及诊疗区(诊疗室、拍片室、检验室)、医废处理区(医疗废物收集、转运)。然后根据保洁人员所暴露环境的危险程度,采取不同防护标准,具体标准见表6。
3.6安全保卫类防护标准
疫情期间在门诊楼、住院部、家属院、行政楼各入口放置红外线体温测量仪,安排安保人员负责来院人员的身份登记及体温测量;公共区域要求安保人员维持日常安全巡视,具体标准见表7。
3.7生活保障类防护标准
疫情期间各岗位的餐食由餐厅工作人员统一制作,分餐配送,厨师、分餐员、送餐员在着工作装、佩戴医用普通口罩。
4 不同区域、不同岗位防护标准
展示如图1~13所示。
5 防护用品更换、摘脱及清洗消毒要求
5.1 更换时间要求
医用圆帽、医用普通口罩、医用外科口罩、隔离衣、 医用防护服均为一次性使用,要求至少 4h更换 1次,遇潮湿或污染则随时更换;护目镜、面罩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污染及时更换;鞋套分区使用、一用一更换;喷溅治疗区域防护用品每治疗一位患者更换一次;工作服、工作装每日更换;医废处理员要求每收集、运送一次医疗废物更换所有防护用品。
5.2 更换摘脱要求
个人防护用品摘脱时,应按要求、按顺序摘脱,避免手直接接触污染面,不要在防护用品外喷洒消毒液后再去摘脱,因为消毒剂起到消毒效果均需要消毒时间的保证[4]。脱去防护用品后必须进行手卫生,以肥皂(皂液)在流动水下洗手为佳。非清洁的手严禁接触口、鼻、眼等部位。
5.3 清洗消毒要求
重复使用的护目镜、防护面罩使用后,先使用消毒湿巾或75%乙醇清洁消毒,使消毒液作用5~10min后,冲洗干净,干燥后备用;有条件的可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清洗、热力消毒、独立包装并分发科室使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后使用0.5%双氧水或聚维酮碘含漱液进行口内含漱。
6 严格执行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工作期间不戴手镯(链)、手表、戒指等物品,并严格落实手卫生的两前三后的原则:两前①接触患者前;②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三后:①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和伤口敷料等之后;②接触患者后;③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5]。
7 离开工作岗位前的防护要求
医务人员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前脱下所有防护用品后进行手卫生,有条件的科室再进行沐浴,没有条件的科室进行面部、颈部、耳部清洁后离开。
8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上升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正处于暴发流行期,然而对于其来源、传染性、传播途径、诊疗方法和预后效果等研究尚处于逐步发现和深化认识阶段[6]。预估该疫情短期内不会完全消除,但是口腔病患的救治常常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所以,尽快完善各类工作人员的防护标准,科学合理分配医用防护物资,发挥资源利用最大效益,是目前口腔诊疗机构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遵循标准避免口腔诊疗机构院内感染和医患交叉感染是每一个口腔医疗机构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每一个口腔工作人员必须承担和面对的重担。
参考文献
[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见医用防护用品使用范围指引(试行)[EB/OL].(2020-01-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3—2009[S].北京.209.
[3]李六亿,吴安华新型冠状病毒医院感染防控常见困惑探讨[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2):2-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WS/T367—2012[S].北京.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19[J].北京.2019.
[6]王君俊,张旻,孔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期口腔急诊应急管理实践[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20,36(2):1-4.
作者
张艳霞 刘雯 孔亮 刘蕊 侯锐 张梅梅 刘 张毅 郝宝莲 孙书恺 张铭
作者单位
军事口腔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陕西省口腔疾病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